結了婚之後,才發現別人說的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是真的。

 

今年是第一年的初二回娘家,心想整個年節總算有一天可以鬆一口氣,不用忙著裡裡外外備年貨、拜拜等,回到娘家雖然也是要煮飯備料,但總是輕鬆自在無拘束的,天知道兩家人的飲食習性有多大的差別,在婆婆跟前很多事情都是不可以的,很多東西都是不ok的,唉!煮鹹了覺得我不夠注重健康;煮硬了覺得我不照顧她的口味;多放了點肉,又覺得蔬菜太少……太多諸如此類的飲食習性上的不同了,本來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,因為每個人的口味或多或少不同,就退讓一下也無所謂,誰知道,婆婆說了一番話,讓我非常震撼。

 

婆婆年前一天早上,默默的又跟我細數過年的習俗,然後又是北部習俗、南部習俗說個沒完,講到我都覺得她有南部歧視了,然後她淡淡的說了一句,媳婦跟女兒是不可能一樣的,再怎樣也會有「大小心」,這時我也默默的點頭說好喲好喲!接著話題就轉到初二回娘家這檔事,回娘家一定要下午三點前回家,而且態度十分強硬,不容更動,接著她又補了一槍,晚上大姑要回來吃飯,我們要在家一起準備,這句話一講完,我心裡就無限白眼,婆婆的女兒是女兒,我就不是別人家的女兒嗎?我乾笑了幾聲,打哈哈的過去了。

images.jpg

新嫁婦在婆家的生活,就是要幫忙做家事,然後煮飯洗衣,還要出門上班賺自己的零用錢,先生如果給家用,又免不了落人口實,所以我向來是秉持我賺我的錢,家裡支出一起處理,負擔小部份的開銷,這樣子才不會變成先生養家,然後我是伸手牌的窘境,相信很多媳婦都有這樣子的抉擇問題,到底是要出去賺錢,還是在家顧家顧小孩?我的答案是,不可能,女生還是要有一份自己掌握的職業,還有自己操作的經濟來源,才不會惹婆婆先生嫌。

 

話題再拉回初二回娘家,到了初二這天,我和先生早起備了部份的料理,讓大姑回家可以享用,接著我們就出門了,到了娘家大家吃飯聊天,酒酣耳熱下,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,二點一過,我就開始犯嘀咕,然後二點半拉著先生踏上回家的路,一路上雖不是很開心,但也就僅止於不夠盡興,但實正回家婆家後,看到滿室的蕭寂,我心裡開始一把無名火就上來了,前後都看了一下,果然家裡沒人,婆婆和大姑她們出去玩了,不是說初二女兒回娘家要早早走嗎?大姑真的也很早走,我們三點五分進家門,家裡已空無一人,後來得知她們一起去新竹逛街吃美食,這會不會太過份了,別人家的女兒要早早回家守門,然後自己的女兒每天回娘家無極限,心中無限OS,不過我也不便向婆婆發難,先生只能安撫我這樣子我們下午就可以輕鬆一點了,我心想也是,不過真的徹底的感受到,媳婦跟女兒是不一樣的。

 

婆婆和媳婦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,一來媳婦是兒子的一生伴侶,家庭和樂與否就靠婆媳之間的相處與夫妻之間的協調是否操作得宜,婆婆又怕媳婦搶了自己的兒子,又怕自己和媳婦的互動不夠好,影響了家庭的融洽,所以我和婆婆總是上演一場拉鋸戰,一下子她強,所以我讓,一下子我冷,所以她退,這樣子一來一回之間,先生的角色十分重要,老公是否會協調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,好在,這一點我都教育訓練的很好,老公踏踏實實的左耳進右耳出,不要亂傳話也是和樂相處很重要的祕訣,這又是另一個超雜念的事,以後有機會再談。

 

朋友結婚後,向我訴說了不少苦,A友是全職的家庭主婦,每天在家張羅所有的餐和家事,如果只是照顧兩老和先生孩子也就無話可說,不過可怕的是,大姑、小姑每天都回家噌飯,備了一桌飯菜後,邊吃邊碎念餐點的不夠完善或不合胃口,吃完後卻又再打包一份便當回家,留下的碗盤沒人洗,又淪落到A友的身上,所以她伺候完全家老少的飲食後,還要再善後,往往全部做完回家休息已經是半夜的事了,婆婆只覺得以前的女人可以,現在A友就應該要可以,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可都十指不沾陽春水,三餐在外噌飯,那別人家的女兒只能怨嘆自己沒有這樣子的好命,有陣子朋友開始陷入憂鬱症,吃藥也無法控制 ,足足休養了幾年,才慢慢回復,不過也是靠先生和家人溝通後才慢慢得以改善,所以和樂的家庭應該要有一位善導的先生才是。

 

良好的婆媳關係,真的要大家的互相配合容忍與包容,否則三不五時就會為了一些芝麻小事吵得不可開交,目前初為新嫁婦,我還在關卡裡走走停停,希望能早日挑戰大魔王成功,變成神力女主人。

 

8d0bcd05-fce2-42c0-a641-9ed3f0bb03e7.jpg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花小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